空压机进排气管道布置:防振与散热的系统思路
选管口径时,先按额定流量、允许压降和最大流速反算管径,再放大一级余量。经验上,吸气管风速≤15 m/s,排气管风速≤20 m/s;若多台机并联,支管应比母管小一号,并在汇入点做 30°斜切,以减少涡流冲击。
防振从隔离开始。机组出口先接一段 1.5 m 以上的柔性金属软管,再与刚性总管相连;软管曲率半径不小于 1.5 倍管径,两端加独立吊架,使其只吸收位移而不受力。管道每隔 3–4 m 设弹性吊架,穿墙处用橡胶套管隔断,防止固体传振。
散热靠“短、直、坡”。排气管道尽量最短、最直,坡度≥3°,坡向冷却器或储气罐,使冷凝水顺流而下。若管线超过 10 m,应加伴热或保温,避免高温气体在管内二次冷却产生液态水。吸气管则远离热源,引至室外阴凉侧,入口加百叶与滤网,并保证与排风口直线距离≥3 m,杜绝热风短路。
弯头、阀门是“隐形杀手”。连续两个弯头间距须大于 5 倍管径,弯头半径≥1.5 倍管径;闸阀、止回阀按流向 45°错开布置,避免正对冲击。最后,在总管末端加自动疏水器与温度传感器,实时监控 100 ℃ 以内安全运行,实现振动与过热的双重可控。